其實教學曲目的安排最能體現教學目的,業余學琴與專業學琴在這個方面應該有所區分。關于業余學琴的曲目安排,我有三點建議。
第一個是孩子喜歡。首先,教師給孩子布置曲目的時候,就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可以兼顧教學任務所規定的內容安排的。以鋼琴為例,比如最近一段時間要學跳音,而訓練跳音這個技術動作的曲目很多,教師可以準備幾首備選曲目,彈給孩子聽,讓孩子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曲子。孩子練自己選擇的曲子,比練教師強行指定的曲子積極性要高得多。有時候孩子自己聽到某首特別喜歡的,主動要求教師教,那么如果這首曲目不是與當前的教學進度相差太遠的話,教師也應該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
在我自己剛剛學鋼琴的時候,我的老師就總是給我幾個備選曲目征求我的意見,鼓勵我去學自己愛彈的東西。結果,我對那些曲子都很喜歡,每學一首新曲子,總是很興奮,充滿期待感,練琴積極性很高,有些曲目到現在還印象很深。
第二個要求是豐富多彩。我曾經遇到過一個想向我學琴,準備考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音樂學院的鋼琴入學考試,是一定要有復調作品的,我給他留了一首巴赫的作品。孩子幾個星期都不能回課,一問才知道,在他學琴的過程中,教師只讓他練車爾尼練習曲,其他作品都沒有接觸過。由于他從來沒有練習過復調作品,所以完全不知道從哪入手,且不說作為準備從事音樂專業的人需要了解廣博的音樂文化,作為業余學琴,目的本身就是要提升藝術修養,曲目的安排當然就要豐富多彩,讓孩子了解廣博的音樂藝術世界。
業余學琴中,曲目安排的豐富與否,直接影響并決定孩子學琴的積極性。許多孩子對學琴沒有興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單純的技術訓練內容太多,太枯燥。我要特別強調的是,曲目內容的豐富多彩,與技術訓練的要求是不沖突的。同樣是音階練習,我們為什么不選擇包含音階技術的好聽的樂曲,而非要彈那么枯燥的音階練習曲呢?把技術訓練融入音樂中,是教師要特別花工夫的地方。
作為業余學琴,我強烈建議所有的業余器樂教師減少練習曲的內容,增加音樂修養方面的知識的學習,讓學琴內容的豐富性,從曲目再擴展到音樂欣賞、音樂文化與藝術修養。留出一些時間來充實孩子綜合音樂文化的修養,帶著孩子聽一點音樂,讓孩子涉獵一點其他的作品。
第三個建議是“適時平飛”。“平飛”原指飛機在往上飛到巡航高度后,就要改為水平飛行了。若強行再往上拔高,既十分吃力,又可能徹底墜毀。這種現象非常像學琴程度的進展。在一般情況下,孩子剛開始學琴,水平提升得特別快,但是程度越高,提升就越困難,到了一定高度以后,付出很多努力,收效甚微,進步很小,甚至無論如何努力,仍然原地踏步。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每個人在器樂演奏能力上,都存在著能力的極限,這個極限是由人的潛能決定的。
我們在前面反復強調,學琴一定要學到初三,但有的孩子可能在初一,甚至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上不去了,那么后幾年怎么辦呢?——平飛!現在社會上有考級的機制,而讓孩子參加考級的家長都想讓孩子“打通關”——考完最高級。有些孩子確實可以通過所有級別,拿到最高級的證書,但大多數孩子都做不到這一點。大多數孩子到7級時,對于要付出的努力,就已經難以承受,收效甚微了。
我建議家長采取這樣的策略:用考級來檢驗孩子的巡航高度在哪里。不管是幾級程度,你的孩子在這個級別上,練了一年,老師判斷孩子很難通過上一級別的考級,那就千萬不要讓孩子再考上一個級別了,立即拉響警報,不要想繼續拔高了。巡航高度已經到了,要開始平飛了。也就是說,在學琴的曲目安排上,在這個技術水平上,不要再追求難度的增加,而是要擴展音樂曲目的范圍、增加音樂的豐富性、增加欣賞性內容、增加音樂修養與文化方面的學習。
在此,我要提醒廣大家長的是: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器樂教師都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沒有這樣的意識與教學內容積累,包括我教琴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習慣,孩子每一組曲子都要比上一組曲子略難一點,技術內容總是新的、更難的,總希望孩子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如果這孩子連續三個星期在技術上沒有更高的提升,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教什么了,如果孩子的技術水平再不能提升了,整個學琴活動就徹底沒有了方向了,似乎,孩子的學琴就該停止了。
其實,在巡航高度上平飛,業余學琴的內容是可以無限豐富的,而我們太需要這樣的業余器樂老師了。他們有比較好的音樂文化素養,有比較廣博的知識積累,有合理的音樂教學體系安排,還要懂得適時平飛的道理,在巡航的高度上,讓孩子廣泛的涉獵音樂作品,探索與了解音樂文化的深邃和奧秘,從而提升孩子的綜合音樂審美素養。這需要我們向全社會呼吁提升器樂老師自身的音樂藝術修養擴展器樂教學的教學內容,開展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業余器樂教學。
業余學琴最重要是找到定位,根據我們的定位,調整我們教學的目標、教學的規格,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安排整個學琴的時間、標準、內容、最后達到家長和孩子業余學琴的根本目的。即,通過學琴熱愛音樂,通過音樂熱愛藝術,通過藝術熱愛生活,通過生活體驗人生的幸福,通過藝術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能力、感性的素質和感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