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電影《鋼的琴》講述了一位父親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這部沒有大牌導演、明星的小成本電影,不但創造奇跡收獲了兩億票房,一上映便獲得了觀眾的一片叫好,并一舉獲得第20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特別影片獎等20多項國內外大獎。
而在江蘇徐州的王開羅身上演繹了一個比此電影更精彩更傳奇的故事!酷愛音樂的他在自己無法實現音樂夢后,將夢想寄托在女兒身上。可女兒在一次偶然中聽到一首鋼琴曲后,便哭鬧著要彈鋼琴,而當時整個家庭的月收入才60元,買一架鋼琴卻需要1200多元。王開羅最終做出了一個令人不敢相信的決定:自己動手為女兒造一架鋼琴。一架鋼琴1萬多個精密零件,100多道工序,他一個連鋼琴是什么樣子都沒見過的普通工人能實現嗎?不可思議的是,他不但成功了,而且做了兩架鋼琴,并將3個女兒培養成了音樂家!
音樂夢想在繼續!
窮爸爸要為女兒手工造鋼琴
今年68歲的王開羅曾是江蘇省徐州市紅旭機械廠工人。年輕時,他是一個狂熱的音樂迷,笛子、口琴、二胡樣樣拿手。有一天,他在廣播中聽到了鋼琴曲,聲音將他一下子吸引住了。說不出原由,他覺得這種聲音能穿透人的心靈和感情,他很想在音樂上有所發展。然而,他1968年結婚,第二年生下女兒王曉蕾后,迫于生活的壓力,不得不將自己的音樂激情壓在心底。看著襁褓中的女兒,王開羅無數次說:“丫頭,我的夢想只好讓你實現了,加油……”當時,一家人月收入才60元,隨著二女兒王曉婷和小女兒王曉芳相繼出生,經濟更是捉襟見肘。
令王開羅欣慰的是,女兒王曉蕾3歲時就表現得很有音樂天賦,而且經常求自己教她吹口琴、拉二胡。1975年春,王曉蕾6歲的一個傍晚,他和女兒回家的路上,從路旁的窗戶里傳出一種清脆悅耳的音樂。王曉蕾拉著爸爸的手,問:“爸,這是什么聲音,真好聽。”王開羅知道,那是收音機里傳出的曾經很吸引自己的鋼琴。他陪著女兒在路邊站了半個多小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
見女兒和自己一樣喜歡聽鋼琴,一心想培養女兒的王開羅想給女兒買鋼琴。他一打聽才知道,最便宜的也要1200多元。1200多元!哪買得起啊!
讓王開羅想不到的是,王曉蕾卻從此愛上了聽鋼琴曲,每天晚上7點半到8點,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便會播放一些著名鋼琴家的曲子,每天放學后,王曉蕾就拐到小巷深處聽別人家收音機,8點后才回家。見女兒如此愛聽鋼琴曲,王開羅馬上去買了一個收音機。
更令王開羅難過的是,他檢查女兒日記時,有一則日記中寫道:“我很想學鋼琴,以前跟爸爸學會了吹口琴、拉二胡,但都沒有鋼琴好聽。可鋼琴太貴了,爸爸買不起,我不能向爸爸說,如果我說了,爸爸會很傷心的……”
看到女兒的日記,王開羅既欣慰又心痛。他欣慰女兒如此酷愛音樂,能圓自己未竟的夢,心痛的是自己買不起鋼琴。這時他想到:鋼琴不也是由機械組成的嗎?我是機械工,為什么不做一臺呢?他一把將女兒摟在懷里,哽咽著說:“孩子,爸爸買不起鋼琴,可爸爸決定給你做一架鋼琴!”王曉蕾一躍而起,緊緊地抱住了他的脖子。聽說父親要做鋼琴,3個女兒都開心極了。
可鋼琴到底要怎么做,王開羅一點底也沒有,跑去問懂鋼琴的人才發現,動手做鋼琴這個想法太瘋狂了——一架鋼琴有1萬多個零件,而且做鋼琴的材料也很難找。一個工人想自己動手做鋼琴,無異于異想天開!
王開羅頭都大了。自己動手,能將鋼琴做成功嗎?那幾天,他一下班就怏怏不樂地坐著發呆。可如果放棄這個夢想,他又不忍看著女兒失望。想到這里,他終于下定了決心。并且,他將決定告訴了妻子。沒想到妻子很支持他的決定,說:“造吧,如果需要花錢,我們一家人節省點就行了。”
經過打聽,王開羅得知徐州市的鋼琴很少。全市只有市文化宮、歌舞團有幾架鋼琴。可這些地方,他連門都進不去。身邊有些親友得知他居然要造鋼琴,紛紛勸他說:“你就不要做夢了吧,鋼琴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子女學的嗎?那是西方的貴族才能學的!”可王開羅并不想放棄自己剛剛燃起的夢想。為了畫出鋼琴的圖紙,王開羅一有時間就往文化宮、歌舞團跑,和管理鋼琴的人熟了,就以和人家切磋音樂,免費幫忙維修道具為名義,以接觸鋼琴,描畫圖紙。歌舞團的朋友還告訴他一些鋼琴的發音原理、構造等專業知識。一直忙活了1年多,他才照葫蘆畫瓢畫出鋼琴的草圖。草圖完成,王開羅長長地松了口氣,只要有了圖紙,就有了眉目,自己一定要將鋼琴早點做出來,讓女兒彈上鋼琴!
床板加鞋帶,鋼琴里傾注著慈父的愛
擁有草圖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王開羅從家里找出木材、鋼板、廢舊水管,堆成一堆,按照尺寸,先鋸斷,再刨光滑。滿地的刨花,家里被他弄得亂成一團。忙完這一切后,王開羅開始打磨鋼琴擊弦機上的零部件。
可王開羅打聽了很多地方,詢問了很多人,卻發現琴弦根本就買不到。沒有琴弦的鋼琴,不就是一個模型嗎?怎么才能弄到琴弦呢?王開羅煩惱不已。直到有一天,他陪朋友在修車時,發現廢舊輪胎里有鋼絲。他如醍醐灌頂,這個鋼絲不是可以做琴弦嗎?經過數次試驗,他將輪胎里的鋼絲剝出來后,作為鋼琴的高音的琴弦。他又發現小收音機和日光燈的鎮流器里有不少銅絲,他又將這些銅絲作為低音部分的琴弦。
有了琴弦,王開羅開始做擊弦機。兩個月過去了,他只做出了50個,而一架鋼琴有9000多個,王開羅不禁有些喪氣,這樣下去,僅僅將鍵做好,就需要二十幾年,到時女兒都長大成人了,即使做出了鋼琴,又有什么意義呢!
為了加快進度,王開羅決定把一些“裝飾性”的零件全省掉。1年多后,王開羅為了做出鋼琴,手上受傷10多處,右手食指被刨掉一個指節,終于做出了一架60多個鍵的鋼琴。
可這架千辛萬苦造出來的“鋼琴”雖然是鋼琴的樣子,彈出來的聲音卻像揚琴。當天放學后,10歲的王曉蕾看到爸爸給自己做的琴終于完成了,便跑著去彈,可一彈,她便失望地哭了,說:“爸爸,這哪是鋼琴啊?”王開羅只得安慰女兒:“不要急,等爸爸再調調,過幾天就好了。”可王開羅調了一個多月,鋼琴的聲音仍沒有改善,他只得再次安慰女兒,說:“丫頭,你就先用它練習指法行嗎?貝多芬雙耳都聾了呢,不照樣是最偉大的鋼琴家嗎?爸爸馬上給你重新做一架新鋼琴,一定讓你彈上最好的鋼琴……”
王曉蕾看到父親雙手全是傷痕,點了點頭。此后的每天下午,王曉蕾便在家專注地練琴,因為她不忍辜負傾注在她身上的滿腔的父愛。
事后,王開羅一總結:標準鋼琴是88個鍵,自己的琴才60個鍵,音域自然就沒那么廣了。標準鋼琴的原材料是上等的好材料,而自己的全是鋼絲、水管,特別是為了節約成本和趕進度,不得不偷工減料。琴聲差也在情理之中了。但王開羅通過第一次不成功的鋼琴,將鋼琴的門道摸得差不多了,他堅信自己能為女兒造出真正的鋼琴。
王開羅覺得自己以前看的那架鋼琴,手工繪制的鋼琴圖紙,很不標準,后來他終于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舊書店里,淘到了一本關于鋼琴制造的書,他結合前一次的經驗開始摸索,一有時間就去文化宮、戲劇團拆鋼琴、看鋼琴,并將圖紙細化。1年后,一架鋼琴的標準圖紙,終于畫出來了!
圖紙有了,王開羅開始找材料,這一次,他決定竭盡所能地用上好材料。一有時間,他就去徐州市木材市場搜尋適合做鋼琴的好木頭,又托一位朋友,花了50元在徐州鋼廠買了廢舊鋼材。看到他這么上心,很多親友也由最初的反對轉而支持。聽說他做鋼琴里的榔頭針需要純毛的呢氈,而且找了很多地方都沒買到,他的妹妹無意中說:“我家里有一床毛毯,要不你拿來試試吧。”王開羅將毛毯接過來一看,發現將毛毯疊成兩層合在一起后,剛好合適……他忙乎了一年,終于將做鋼琴的材料準備齊全了。
這時,已是王開羅做第二架鋼琴的第三年了。王開羅開始做鋼琴的核心部分擊弦機了。9000多個零件,他得慢慢地一個個地做。為了早日將琴做出來,他每天早上凌晨3點就起床,晚上一下班就匆匆趕回家,每天都要花六七個小時來做鋼琴。可一年過去了,王開羅僅打磨出1000多個零件,照這種速度下去,做完擊弦機就需要10年!想到自己此前做的那架簡易鋼琴,可以供三個女兒練習指法,他并不著急。
直到有一天,讀初二的王曉蕾第一次在市少年宮登臺演奏,第一次彈到標準鋼琴。當天一回家,王曉蕾就興沖沖地說:“爸,我今天終于彈到了真正的鋼琴,感覺太不一樣了,就像飛一樣!家里的鋼琴沒法比!”本就酷愛音樂的王開羅能體會到女兒的這種感受,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他決定加快速度將標準的鋼琴做出來。
自己的力量不夠,王開羅決定請同樣酷愛音樂的朋友張恩超幫忙。張恩超當時在徐州市一家樂器廠做宣傳,相對來說內行。兩人經過研究,發現擊弦機雖然有9000多個零件,分為88組,但每一組的尺寸是一樣的。兩人經過商量,將木頭鋸成88組木條,每一組長短一樣,這樣一來,速度快了很多。
又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這9000多個零件終于完成了。只要把這些零件組裝起來,鋼琴的心臟部分,就算做好了。可安裝擊弦機,需要有韌性、耐用的帶子,怎么辦?王開羅靈機一動,想到自己穿的解放鞋,每次鞋壞了,可鞋帶卻很耐用,他便決定用解放鞋鞋帶來代替。
終于,鋼琴的核心部分做好了,再做一個外殼,標準鋼琴就算大功告成了。可這時候家里的木料卻怎么也不夠用了,而且也實在沒有錢了。山窮水盡之際,王開羅再次靈機一動,拆下了家里睡覺用的一扇床板。王開羅又經過許多次的油漆打蠟,床板終于變成了鋼琴外殼。
歷經7年,鋼琴終于完工了。王開羅和妻子將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將鋼琴擺在客廳正墻旁,讓大女兒王曉蕾上前彈奏。王曉蕾彈奏后,萬分驚喜。這琴,與自己以前彈過的真正的鋼琴,并沒有區別!聽到女兒滿意自己造的琴,王開羅喜極而泣。他緊緊地抱著3個女兒,哽咽著說:“爸終于將琴造出來了,學琴的任務就交給你們了!”這天,舍不得吃葷的一家人,特意買來了好酒好菜,慶祝一番。3個女兒懂事地舉起酒杯,向滿手是傷的王開羅敬酒,王開羅的熱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寒門奇跡:3個女兒3個音樂家
鋼琴做好后的第二天,王開羅又在上面貼上了標簽——LOVE MUSIC(熱愛音樂的意思),這是他獨創的品牌。
此前,3個酷愛音樂的女兒只能在那架聲音走樣的鋼琴前練習指法,真正的鋼琴做好后,三姐妹很興奮,無比珍惜這樣的機會。
為了讓女兒們能合理安排時間,王開羅考慮到大女兒很快就要參加高考,學習十分緊張,每天都要去學校晚自習的實際情況,精心為她們做了一個時間表,讓孩子們好好練琴。3個女兒很懂事,每天她們都按順序刻苦練習。兩個小女兒每天放學后就輪流練習,到了晚上9點,王曉蕾回家后,她們就將鋼琴讓給大姐……
為了造鋼琴,王開羅幾乎沒有余錢。鋼琴造好后,他為了讓女兒得到系統的學習,又省吃儉用將三個女兒送去參加音樂特長班學習。女兒們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練琴不輟。
三個女兒,每天練琴的時間都集中在晚上。為了輪到機會,得在旁邊等一段時間。而女兒們的學習壓力也很大,一人在練琴,也影響另兩人的學習,但女兒們很珍惜練琴的機會,一個比一個刻苦!
有一次,讀高三的王曉蕾因為學習太累,她練琴時不禁趴在了琴架上,感覺眼皮都睜不開。王開羅在旁看到了,心疼地將一床毯子蓋在她的身上。王曉蕾看到父親在旁邊,臉一紅,像做了錯事一般說:“爸,我馬上就練……”王開羅心里一酸,忍不住掉下淚來,說:“蕾蕾,你累了就先休息吧。身體要緊!”可王曉蕾懂事地說:“爸,你為了造琴,一雙手滿是傷,我不刻苦練琴,怎么對得起你呢?”說完,她又投入到練琴之中。
通過“愛樂”牌鋼琴訓練,王曉蕾考上了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王開羅撫摸著自己造的琴,憶苦思甜,眼圈紅了……
喜訊接踵而至。1999年,二女兒王曉婷也遠渡日本,在日本京都教育學院主修電子音樂專業,三女兒王曉芳也考上了一所大學的藝術系!
王曉蕾大學畢業后,憑著扎實的基本功以及出色的水平,在澳門一所大學當鋼琴老師。2007年,三女兒也從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畢業來到深圳工作。3個女兒都精通鋼琴與音樂。3個女兒成才后,王開羅也和老伴搬家到深圳。
2008年初,在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深圳市博物館想搜羅一批見證改革開放的收藏品,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聽說王開羅一家人的故事后,立即和他取得了聯系,決定收藏王開羅第二次制造的那架鋼琴。王開羅很興奮,將自己手工打造的鋼琴捐贈給了深圳市博物館改革開放“歷史文物”展覽室。2008年6月14日,深圳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親自上門將王開羅家的鋼琴搬進了展覽室。
2011年10月26日,是王開羅68歲的生日。3個女兒趕回父母身邊,每人深情地給父親演奏一支鋼琴曲。王開羅幸福地笑了——往事歷歷在目,年輕時酷愛音樂的他,在自己未能實現夢想后,3個女兒將他的夢想實現了!而那架重達400斤的手工鋼琴,代表著鍥而不舍、敢想敢干的精神,更是一部父愛的傳奇。